•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学校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最新动态>学校新闻

心之语,心之所向皆身之所往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12 14:45:09 浏览次数: 【字体:

2b6a979e0cf24ca1b4379b13db384200.jpg

苏州博爱学校的新生黄玉博同学,重庆人,由于母孕车祸导致脑外伤,7个月早产,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住院抢救3个月。他一岁半方能独坐、三岁会爬,六岁因不能站立而做了手术,伴随发髋关节脱位,再也不能站立行走。读书是黄玉博梦寐以求的愿望,为了实现玉博的求学梦想,举家从重庆迁移来到苏州,期待能在苏州博爱学校就读。

孩子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经历深深牵动了校长和老师们的心,学校立即为他办理了入学手续,获得了国家统一匹配的学籍,还能一边上学,一边康复。当他拿到普通小学三年级的书本,与小学部同学们一起上课的时候黄玉博笑了父亲每天清晨就送他早早来到学校,爸爸回去工作,妈妈照料家务,一家人开始了普通人的新生活。

e1bdf798ecdb426e9b54d5d9d5b68c1e.jpg

fcc6f5cb868a4183b7c769ea2cee744e.jpg

正在努力训练中的黄玉博同学


12岁的孩子需要在机构多长时间?一直是玉博入学后博爱学校考虑的问题。博爱的运行机制是以以“医教体研结合”的模式为孩子们提供服务支持,在半年康教结合的服务评估实践后,孩子有了很大进步。根据玉博的具体情况,学校正式与家庭共同设计了未来六年的家校支持计划:在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同时,完成生活自理的功能建立,完成信息化技术、鼓乐、钢琴等未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培训规划。要向博爱的哥哥、姐姐们一样,能有机会步入中学、高中、大学或就业成为博爱的教师。


7a0d73d4d9684c158047d157fb2fa715.jpg

黄玉博同学正在接受信息化教育

ef5c95bf10814665b673b4a83852a0fd.jpg

黄玉博同学正在接受普通教育课程


博爱的心之语今年从4月份就工作开始运行了,由多维融合团队共同发起和执行。语商是将普通儿童优化语用提升能力课程在特殊儿童语言康复中尝试应用。是从发音到字、再到词、最后到句子,提高了词汇语句的连贯性和结构性;从不会说,到现在手持话筒听到自己的声音,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课程围绕形体练习,口腔操、学习不同儿歌歌曲、表演时的站姿,报幕和谢幕礼仪。除了基本功之外,还有综合练习以及感受节奏的练习,通过不同的绕口令锻炼小朋友的表达能力和节奏感知能力。


452aff2c9f1a4c8590719f77e4692754.jpg

不同年龄阶段也会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幼儿部(3-6岁)丰富语言词汇积累,学习正确的语法句式,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表达中加入肢体动作美化声音,练习用不同的情绪进行表达;小学部(7-12岁)学会感恩,学会欣赏自己,学习日常生活中的交际礼仪,学习如何与他人展开对话,有逻辑、有条理地描述和表达。除此之外,心之语项目更是孩子们心知合一和社会责任感的三观教育。

b2bf1fc8de2d49b0b6e47f337cb8485b.jpg

运营至今已经有70多位特需儿童受益,不仅覆盖苏州本市特需儿童,还有全国各地以及不同国家的特需儿童。经过三个月的语商项目课程的参与磨练,孩子们的表达已经初见成效。心之语计划也将推动进入下个阶段,开启社会融合语用叙事演讲会,一起和老师分享叙事演讲经验和方法,老师不断学习交流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博爱的孩子快乐成长。

f3bb3bfa2726421889d183a30ae3a22f.jpg

老师集体备课的交流与探讨

博爱讲堂基于博爱学校的“特殊儿童心之语计划”而拓展展开,是社会融合项目的重要补充,围绕社会融合语用叙事演讲展开。为学生、教职工、家长搭建的演讲辅导与交流的活动平台。让语用演讲成为老师、家长、特殊孩子成长实践的平台,帮助老师与家长更好理解语用演讲的重要性,辐射到特殊孩子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各个角度出发,多元化理解语用的重要性,言传身教,共同进步。以演讲为基础,通过叙事表达与故事重构等方式进行知识与经验的分享、科普、智慧哲理等。



由于特需孩子有自身发育阶段和病理的特征,老师根据辅导的具体内容,个性化知识输出,重点培养。老师将通过主题演讲视频,引出主题,依据主题,设定自己的演讲内容,与大家共同分享观点和经验,彼此交流演讲教学经验和认知。


383824e182a34880b34a704033213594.jpg

68358872cced436ebfdf028ac1fcd513.jpg

6777f7bf879e4c5f9260c0af70858d36.jpg


博爱学校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现代医学的视角,提出“医教结合是将康复医学的方法和技术融于特殊学校管理和教学过程的一种工作模式和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生理学的原理,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生活训练、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康复手段和方式进行功能训练,减少因功能降低或丧失给特殊学生学习、活动、参与造成的障碍和困难”,是一种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理念。

79089bf026704ec48a428bb42eaa2a64.jpg

c6dfaff8a738477c8e2366f4f4fdd8b4.jpg


医教结合是基于发展性残疾儿童身心发展需求,在通用语言ICF-CY指导下,整合康复医学与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架构活动和参与的服务设计,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残疾类别、不同障碍程度儿童所需康复与教育双重需求的团队综合服务支持。苏州博爱学校22年,大多数特需儿童回归普通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已不是梦想。无数成功案例是基于ICF全人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根据孩子发展阶段需求,提前设置人生规划,最终为实现回归社会目标而做准备。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