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苏州市康复医学会年会顺利召开

2020年12月12日下午苏州市康复医学会年会儿童康复分会场,在苏州市科技城医院顺利召开,“跨界融合,科技赋能”是本次儿童分会场的主题。会议旨在进一步促进儿童康复学术交流,深入学习儿童康复行业内先进理念与技术,不断完善我国儿童康复技术规范和管理,加强儿童康复人才队伍建设,为儿童康复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最终,帮助儿童实现有效康复,为将来融入社会打好坚实基础。


本次年会的儿童康复分会场由苏州市康复医学会与多家儿童康复机构负责人联合组织,现场共有115人参与,其中包括学术带头人、治疗师、家长、特需儿童共同参与的社会融合会场,体现了融合康复教育模式赋能孩子回归社会的初心。分会场由江苏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杨卫新教授致开场词,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兵校长主持。

开幕致辞杨卫新主任发表重要讲话,儿童分会场为苏州市康复医学儿童康复学科的建设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平台,康复模式发展与时俱进,到今天发展虽然非常快,但康复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肯定了苏州市康复医学会儿童分会场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外科主任张立军副教授,苏大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顾琴博士,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治疗学组副主委范亚蓓,联合主持《特殊儿童心肺康复的循证依据》主题发言与workshop案例探讨环节。

主题发言板块由治疗师医教研团队共同合作《特需儿童心肺康复的循证依据》课程,由连云港长寿医院魏敏培训师授课。理想的呼吸模式是拥有良好身体姿态的先决条件,然而好的身体姿态是人体执行各种运动功能的基础。呼吸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基本满足现代都市人日程生活的需求,而腹式呼吸是为了能够适应更高强度的运动,譬如:力量训练,有氧运动,唱歌等。因此运动经验少的人,对呼吸的控制能力就越差。


在案例分享讨论工作坊中,博爱学校的师资团队精心设计了水面上吹乒乓球,拉弹力绳,篮球操等儿童康复运动游戏。
在水面上吹乒乓球的游戏运动中,无论孩子还是治疗师,还是现场嘉宾评委一起来吹乒乓球,作为特需儿童的治疗师,你想让孩子们做到的时候,自己也需要做到。在吹气球游戏运动中,集中气流将球运送到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到了心肺功能,也学到了做一项运动的实践技巧。

拉弹力绳运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能力,采用不同难度的弹力绳,分别进行向上、扩胸、开肩等运动,这项运动锻炼到身体的力量、筋膜牵伸。一条小小的绳子,不仅可以正面练,也可以侧面练,帮助我们训练了筋膜张力,但前提是需要挑选一条适合孩子的弹力绳。

篮球操的表演者是博爱学校的明星双胞胎,送进博爱时是重度智障,现在各项才艺都特别突出。篮球运动康复一直都是博爱体育运动的主要课程之一,针对特殊儿童视、听、触、前庭、本体功能评估结果,有目的、有计划的设置运动康复目标,进行分层教学。表演者佳文与佳武现在是篮球教练重点培养的对象,也许儿时是表演,但长大后能成为他们谋生的技能。

会议最后,大会组委会对优秀与合格论文进行表彰,本次共收录论文14篇,优秀论文4篇,合格论文5篇,由苏州市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侯莹博士,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淼淼主任现场给予论文点评反馈。苏州博爱学校寇文俊老师《基于ICF-CY框架下的先天性多关节挛缩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获优秀论文,董霞老师《游戏治疗在特殊儿童中的应用》,李玉莹老师《纵横信息技术在特殊儿童语文教学康复中的融合运用》分别获得合格论文。苏州市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与秘书长尹宪明教授、江苏天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沙莉等各位在场专家给优秀论文获奖者表彰。

康复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儿童的康复任务仍重而道远,这个过程需要多团队的合作,利用多元化的康复手段,抓住儿童发展中的关键期,从医教结合,到技术赋能,到家庭宣教,多方共同参与,突破儿童康复发展中的瓶颈。康复一个儿童,就是拯救一个家庭,我们为每位特需家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而保驾护航。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