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学校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最新动态>学校新闻

苏州大学代表团走进博爱学校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28 09:34:22 浏览次数: 【字体:


2020年6月6日下午,在苏州大学杨一心副校长,刘标副校长带领下,苏州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吉伟主任、继续教育处缪世林处长、医学部田启明副主任、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郑庚红副院长、郭明凯主任等骨干团队莅临苏州工业园区博爱学校参观考察,共同探讨运动促进学习教育新模式,探讨特殊教育创新发展可能性。同时,博爱学校为苏州大学代表团展示了为儿童赋权增能而设计的多维融合康复的部分课程。


运动促进学习特色课程展示


NO.1 【音乐认知与动作发展】



在音乐认知与动作发展课程上,老师跟随开场音乐与学生们同时伸出左右手,通过音乐让手部不断变化,学生以游戏的方式,感受到快乐音乐氛围的同时也认知了空间方位。课程还通过视觉辨析卡与方位对应,发展了学生空间位置觉与本体觉等感知觉。整节课通过不同的动作与技能,刺激多重感官的同步发展,让孩子体验到社会交往必须具备的秩序感,学会自我表达及接受他人的表达。


NO.2【OT 镜像仿学】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老师为课程创造宽松的环境。在OT镜像仿学课程中,老师借助手指游戏鼓励每个儿童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音乐游戏《我是小兵》导入,通过学做解放军的游戏,培养了儿童“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提高语言表达的主动性。“


NO.3【篮球与运动】



篮球是以兴趣为主导,引导孩子去玩篮球,激发他们对篮球运动的主动性,从而在“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乐趣,同时也逐步完成训练,达到康复的效果,对促进幼儿体能发展、智力发育、人格养成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NO.4【水疗课程】



水疗是特需儿童康复治疗中重要的物理治疗方法,学校充分考虑到影响功能发育的多种因素,将个体功能状况、社会参与程度、环境因素需求整合为功能性康复目标。同时,将ICF的功能性康复理念与水疗康复技术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特需儿童实现了融入社会的康复目标。


NO.5【纵横信息码】


最后的沉浸式课程体验是苏州大学代表团与博爱学生们共同比赛纵横码的打字速度,学校将纵横三段教育法融合到了学龄前特教与普教课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为儿童从特需教育向普通教育融合开创了历史先河。



苏州大学代表团参观校园后,就运动促进学习与两校之间战略合作新模式开展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首先,学校“生物-心理-社会”的顶层设计康复模式得到了现场嘉宾的一致认可。杨一心副校长表示:“对博爱学校二十多年的先进的医教结合理念深表认同,也感谢博爱全体教职工多年的付出与努力。今后,双方就学术课题开展新合作、探讨新模式,赋能苏州博爱学校。苏州大学作为学术高等学府,十分愿意帮助博爱学校将其先进的理念、奉献的精神、成功的方法,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最终帮助特需儿童融入社会,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