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学校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最新动态>学校新闻

为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同频共振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7-25 16:35:13 浏览次数: 【字体: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总有无数个问题困扰着我们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为什么会经常摔跤?经常发脾气怎么回事?如何重建与孩子们的伙伴关系?



苏州博爱学校特邀美国洛杉矶联合学区资深治疗师吴佳教授,开展为期三天的国际临床感觉统合分析课程。家长,治疗师,康复医师、老师等五十余人参与培训。通过透彻讲解国际感觉统合训练在临床的运用和作业与物理治疗的核心训练内容,通过课程:帮助家长拓宽教育与临床的知识边界,提高儿童康复训练治疗师的学术素养,探讨感觉统合障碍儿童的实施策略。



第一天家长讲堂浅显易懂,家长们学习了人体八种感觉系统: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前庭,本体,触觉,内感应。也进一步了解感觉统合概念:感觉统合是大脑与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八种不同的感觉系统从环境中获取到大量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家长与孩子在互动过程中,身体与感觉系统在环境中应最大化利用彼此的感官。


家长讲堂互动实践


在进阶治疗师培训课程上,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法,以团队合作讨论分析为基础,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设计干预课程。干预不是预先计划,而是治疗师在治疗时依据孩子反应,改变孩子与任务之间交互关系,要关注: 任务难度与内容、环境状态、家庭情况、家校延伸支持。课程也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增加了内感应的概念及应用,了解并熟悉掌握了感觉处理障碍的三大主型:感觉调控障碍症,源于感觉障碍的运动不利症,感觉辨析障碍症。



治疗师讲堂互动实践


对治疗师而言,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理论及实践能力,不断拓展自身知识局限性。在教学与训练中都要以“孩子”为中心,通过趣味活动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在不断接受“恰当挑战”过程中感受体验成功。以有意义的游戏化方式促进孩子对感觉刺激的适当反应,最终发展孩子不同感觉的处理能力。在两天的专业课程结束后,治疗师组自发组织课后延伸项目,小组成员将对原有感觉统合评估量表进行重估、完善、迭代,组织定期评估会议,并分析课程与任务,评估治疗效果等。积极与家长沟通,更好为孩子服务。


博爱学校暑期家长讲堂合影


“非常感谢博爱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学习机会! 经过一天家长培训,我相信每位家长都有很大收获。对我个人来说,在今天学习中,一边听讲,一边回想我和孩子相处的点滴。面对她的哭闹,我经常手无举措,伴随而来的焦虑与负面情绪便会发泄在她身上。现在想想还是自己学习的不够,与周围老师家长交流的不够。今天培训内容真的非常好,能帮助家长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再次感谢梁老师及博爱学校的老师,从自我开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提升自己专业技能,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好家长,好伙伴。”

— 来自罗妈妈课程感悟


“今天内容让我受益良多,通过八大系统的理论学习,让我对孩子感觉统合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家长作为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石,要抓住孩子成长关键期,给与最大的帮助与扶持,是家长最重要的课题。我觉得非常幸运博爱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学习的平台,建立了我们与孩子间沟通的桥梁。让我们能够更理解孩子,更有一颗宽容的心看待他成长中的不足。在学习中,看到小孟今天的成功,是一个家庭与学校共同干预下的典型案例,给我触动非常大,希望学校以后能够多提供这样学习交流机会,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加油!” 


                — 来自孟爸爸课程感悟


博爱暑期治疗师课堂合影


“我收获的是临床观察方式,新入院孩子看过门诊后,最先接触的是我们治疗师。吴佳老师讲了许多孩子因个体差异,所表现出来感觉运动都不同。培训中我们学会了如何细致的观察患者,要从感觉运动中采集重要信息,再进行分析是属于什么感觉系统出现了障碍,最后制订出针对性的干预课程活动设计。通过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问题,如何引导他们不哭不闹了,愿意跟治疗师玩,情绪稳定下来,进入教室,参加教学活动,这是我们给新入院孩子的环境适应期的目标。吴佳老师的课,开拓了思维模式,懂得如何用自己所学与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

— 来自刘老师课程感悟


“这是大家共同学习的过程,提升了我们治疗师的专业能力,能够在同频上对孩子的问题进行集体评估,做到无评估不康复。同时,通过临床有规律地观察方式,分析孩子感觉系统的问题,借助各种小游戏的形式来分析孩子在这个游戏活动中有哪些障碍表现形式和方式有哪些问题,并分析问题本质?以前我们只是借助于量表,然后就觉得孩子这方面能力不行就打一个叉叉,但没有通过临床的观察方式,去仔细观察患儿在活动中的动态的行为。”

— 来自李老师课程感悟



此次国际名师讲堂在中美峰会慈爱基金的支持下是慈善总会“我们同行-孤独症儿童家庭支持服务”项目的深度延伸,博爱学校强调ICF活动与参与水平的目标上,将儿童与家长纳入课程。开创了康复医师、教师、治疗师、家长多方协作帮助孩子成长。为实现儿童康复目标: “生活自理,独立生活,融入社会,创造价值” 共同努力奋斗。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