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中西文化荟萃的国际“嘉年华”

博爱学校集市摊位
5月25日的苏州新加坡国际学校内人潮涌动,第十六届“国际家庭日”如约而至。来自中国、新加坡、美国等42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师生和家长聚在一起,以爱之名,共赴这场中西文化荟萃的国际家庭“嘉年华”。

苏州新加坡国际学校的捐赠现场
慈善募集仪式中,苏州新加坡国际学校家委会主席Esther女士为博爱学校捐赠了八万元人民币。两所学校迄今为止合作已十五余年,双方一直保持着高度紧密的合作关系,除了每年国际家庭日的捐赠外,国际学校的初中与高中部学生都会自发到博爱学校参与特需儿童的志愿服务工作。

刘勇与Esther女士相拥而泣
十五年合作中,刘勇对两所学校都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刘勇是苏州博爱学校的第一位脑瘫学生,三岁开始就在苏州博爱学校接受教育康复。二十岁那年,刘勇成功回到母校博爱,成为一位康复老师,并且拥有了一份稳定工作与收入。从当时被他人帮助,到现在帮助别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苏州新加坡国际学校、政府与社会都见证了刘勇的成长。

Esther女士朗读捐赠证书
博爱学校副校长黄翠女士将师生们共同烙刻的"爱无国界"牌匾赠送给苏州新加坡国际学校,并感谢新加坡国际学校对企业社会责任联盟的肯定与支持。Ester女士现场朗读捐赠证书,获得了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与祝福。

博爱学校捐赠证书
值得特别骄傲的是“爱无国界”烙画作品是由博爱学校四位同学协同完成,他们分别患有孤独症与智力障碍。博爱学校为特需儿童开设的艺术烙画课程已坚持十余年时间,烙画课程培养了同学们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积极创新的健康人格。

高锦宏与石书华正在烙画
烙画在创作的过程中,是用热工具熨出烙痕作画,非常注重力度和火候,强调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的意义。对四位同学而言,由于注意力缺陷与专注力不足,对一件事情不能长时间聚焦,所以完成一副烙画作品对同学、对老师都十分具有挑战性。但源于同学们对艺术的热爱,以及为完成创作的坚定信念,他们每天定时定点来到教室,并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完成了此幅作品。

石嘉文与石嘉武正在烙画
完成烙画需一笔一笔,走完人生需一步一个脚印,如果没有千万般毅力精神是很难走到终点。同学们烙画作品的同时,也给予我们对特殊教育的启示:只要给予同学们一个机会,他们就能不断挑战自身潜力,并用尽自身力量去回报社会对他们的爱。

刘勇与韩国学生(博爱学校志愿团)的合影
一年一度的“国际家庭日”不仅庆祝苏州新加坡国际学校团体多样性,文化的多元融合性。同时也提供一个向苏州当地慈善团体募捐的机会,促进国际化与多元化的教育融合。再次感谢苏州新加坡国际学校对博爱学校的信任与支持,并携手共创下个十五年。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