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为爱点亮希望新技术,为爱点亮希望
如果一个孩子从出生到童年,只有疾病伴随,那他们的未来会是怎样?在中国,数千万困境儿童时刻面临脑瘫、残疾、教育、健康、营养、情感、甚至是如何生存的问题?
— 献给每一个小小天使
2019年3月6日,国际儿童康复新技术暨康复辅具应用培训班在苏州工业园区博爱学校正式开班。来自江苏省的21位儿童康复规范化培训师团队, 辅具矫正专家、医学院大学生和学生家长汇聚于此,共同助力支持性服务适宜技术应用下的儿童康复事业。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
苏州博爱学校校长
梁兵主持开场

中国医师协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
杨卫新致开场词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张立军
意大利资深培训师Martino Avellies
正式进入培训阶段

Q: 为什么是基于ICF的发展性残疾的支持性服务适宜技术?
A: ICF-CY主要指为国际残疾、健康与功能分类,是用来记录发展中的儿童特点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能够使用通用语言和术语记录婴儿、儿童和青少年所表现出的身体功能、身体结构、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的问题以及相关环境因素。其所涉及的所有内容均与代表儿童权利的国际公约和宣言的内容相一致。

Q: 我们今天分享的矫姿技术新进展 ,是什么新技术?与以往技术有什么区别?
A: 在过去,落后的康复理念局限了治疗师理念,只强调患儿的基础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患儿的功能发展。而现在,手法结合大量的辅具设施满足了患儿的需求,减轻了治疗师的负担,增加了患儿的活动参与性,趣味性。

案列分析 “一”
塑性支气管炎后遗症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患儿从不能立位移动—借助“蟋蟀”辅助器材完成立位步行,步行过程中患儿躯干前屈、双下肢膝过伸,股四头肌张力1+、肌力3级,踝阵挛(+);意大利Martino Avellis老师通过垫高足跟进行左右重心转移训练,立位半蹲起张力的改变,建议使用“蟋蟀”主动步行。

案列分析 “二”
脑瘫儿童的姿势控制康复最重要的是评估,评定,了解患儿的需求,从而提供准确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
调整姿势,保持功能,预防畸形;
患儿存在膝反张时,一定要检查腹肌肌力;
步态训练时,如果下肢肌力和关节稳定性差,必须在减重状态下进行;

勿忘初心,砥砺前行博爱人将继续探索新的技术为特殊儿童点亮希望!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