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CF的特殊儿童蒙台梭利教育
基于ICF的特殊儿童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是为孩子创造机会掌握知识的可能性而非知识量。在博爱学校融合教育课程资源中设置了蒙台梭利教育课程,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简称ICF)”为理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旨在培养孩子喜爱学习、主动性、持续力、专注力、独立性、喜欢探索新事物,建立自信心、自律性、创造力、轮流与等待的良好品质;在教育的过程中整合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本体觉、前庭觉,提升孩子的各领域的能力。
蒙台梭利教育内容有: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文教育;文化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内容。
1、日常生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日常生活教育培养特殊儿童如何去适应和他人相处,适应社会生活,适应环境。通过日常生活教育(捏、抓、舀、倒等训练)锻炼手部精细运动能力和解决生活基本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建立秩序感;
2、感官教育:孩子从出生到五岁处在感知觉快速发展的敏感期,各个感官处在最活跃的状态,是感知觉能力提升、提高的最好时间段。感知觉教育通过具体、真实的教具,发展感官的辩识能力与精细度;同时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与独立能力;帮助儿童建立秩序感;将抽象的逻辑思维概念具体化,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3、数学教育:数学是研究数量、空间、信息等概念的学科。博爱蒙氏数学教育借助具体的教具,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教具的设置充分整合视、听、触感知觉能力,在操作过程中领悟多种数学的内涵。特殊儿童蒙氏数学教学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孩子奠定稳固的数理基础与逻辑思考模式。
4、科学文化教育:从人到动物、植物,然后到天文、地理、地质、地球、历史、时间等。教具形象、直观地展示物品间谁是最近,谁是最远呢?谁的个体最小,谁最大呢?通过操作,经验的积累,让特殊儿童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的规律,培养儿童的主动探究和内驱动力。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