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国际交流

您的位置: 首页 >国际交流

博爱学校应邀参加国际残疾儿童学术联盟大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04 10:26:58 浏览次数: 【字体:

9月19日至9月21日,博爱学校应国际残疾儿童学术联盟、美国脑瘫及发育学会会议组委会的邀请,与中国参会团队共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海姆参加了“第七十三届美国脑瘫及发育学会年会暨第2届国际残疾儿童学术联盟会议”,并在大会上演讲。




此次国际会议聚集了来自全球六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医学、教育、社会学、等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为基本理论框架,探究本体、活动与参与、环境因素在全球儿童残疾发生中的关系与重要作用,分享残疾儿童康复前沿技术和学术理念。会议主题是 “知识无国界”, 会议主要任务是帮助专业人士对残疾儿童康复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促进来自全球专业人员和科学家们的积极参与,推进全球残疾儿童康复发展的观点、理论和知识。由于部分欧美国家对中国在康复医学教育的偏见,导致中国未能加入国际残疾儿童学术联盟。

去年,此次大会的组织者,国际残疾儿童学术联盟主席、诺贝尔奖评委汉斯教授先后考察了佳木斯、合肥的儿童医疗康复机构,9月20日至22日,他来到苏州园区博爱学校并参与了博爱的活动,耳闻目睹了该校在儿童教育、康复、医疗、参与社会互动的震惊状况,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由大会组委会确定在今年的大会中,首次为中国设立以“脑瘫儿童终身管理”为主题的儿童康复论坛专场,吸引了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瑞典等十几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


大会特别邀请梁兵校长结合苏州园区博爱学校21年办学经历,发表“赋权与增能,多维融合康复教育支持”为题的论文在会议上作为主旨演讲。 

梁兵校长在大会上提出《基于ICF-CY脑瘫儿童多维融合康复模式》论点,按照脑瘫儿童发展性残疾与环境影响程度,整合了康复医学与特殊教育等多学科、跨领域的专业知识,架构活动和参与的服务设计。以中国儿童康复医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博爱学校21年的坚持和探索,让各类残疾儿童成功回归社会就学、就业,成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以真实客观的案例和科学数据分析,证实了在中国的儿童康复是集政府、社会、机构、家庭共同实施的社会工程,将涵盖残疾儿童的生命周期,体现了中国尊重人权、尊重生命,对2030全球人类健康计划的力行和成果。引起了许多国外专家对中国儿童康复的强烈关注。梁兵校长在会上,通过与新朋老友国际专家们的热烈交流,在这个国际教育、医学高端学术平台上,让世界听到中国之音。             

此次大会还破天荒两次发出特别邀请在博爱学校成长起来的脑瘫老师刘勇参加大会,并在会上作自身经历感受的发言。但因美方拒签原因,本人未能到现场。博爱学校其录制的演讲视频在大会上播放,依然让在场的中外专家震撼。刘勇3岁时,成为博爱学校入校第一名重症脑瘫学生,他经历了学龄前教育、学龄期小学普通教育、中学教育,并一直接受不间断的康复。他和进入博爱学校的众多脑瘫学生,先后在博爱接受了多维融合模式的康复,让他们回归了社会,接受普通教育和就业。目前,刘勇已经成为博爱学校一名具有多种才能的康复老师,他的发言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了脑瘫儿童从发生残疾到成长期间,得到社会多方面支持,成功地回归社会,并成长为自食其力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者的经历。用平凡朴实的语言,说出了震惊全场的中国故事,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此次,中国首次团队参加国际残疾儿童学术联盟举办的跨领域、跨国家、跨学科、跨文化的国际性康复学术盛会,并登上国际讲台,为中国儿童康复事业发声,是国际对中国行业学术的认可。对中国走上国际医学康复前沿的学术平台,搭建起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

分享到:
【打印正文】